
“去思考那些能够被创造之事,那些能够带来美和愉悦的事,而非那些毁灭与被毁灭之物。”
——三宅一生
01
非东亦非西,非古亦非今,三宅一生与外部世界之间,缔结的是某种建立在哲学思辨层面的交流,从内突破设计理论的分水岭,于外则游离在社会文化的界限之间。其衣物之褶皱,即庭院枯山水之留痕,落英随流水,月落茶盏之间。衣物呈上的是设计师可视化、可触碰的思想,设计师也于此时提醒世人,“设计并非为了哲学,而是为了生活”。

忆早年,Givenchy先生高级成衣与身体之间的分寸感,Geoffrey Beene先生的减法哲学,都成为影响三宅一生设计哲学的构成,不过三宅一生还是比同代设计师提前预判到了普通大众将走向时尚舞台中心的风潮漩涡,并从哲学层面入手,为这样庞大却一度被时尚视而不见的群体设计符合他们生活方式的作品,拨开云雾一鸣惊人之时却也披着“先锋”的面纱。
.jpg)
曾为三宅一生举办「MIYAKE ISSEY展: 三宅一生の仕事」的东京国立新美术馆策展人Yayoi Motohashi如此形容三宅一生在“日本铁三角”中的独树一帜,“与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不同,三宅身上并没有明显的‘时尚化’印记,更像是在设计中实现了某种自由,穿者同时也在这过程中体验他的感知与思考。”直面一个人类个体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并以此创作律动,几乎是三宅一生设计的核心出发点,他不断努力让服与饰不为社会身份的彰显而存在,亦不为炫耀财富的拥有,更不为装扮躯体以讨好他人。

“我投身于服装设计的事业,很大程度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领域,现代、具有令人向上的力量。”2022年8月5日,影响了20世纪世界设计进程的三宅一生因肝癌离世,享年84岁。四天后的本周二,其工作室与集团向传媒正式公布这一消息。根据三宅一生的遗愿,不会公开举办葬礼或是其他纪念仪式。一代大师仙去,其自由精神在设计作品中得以延续。持续启发、不断激励后辈,思考更多维的设计可能。

02
蔡国强曾在文中描述大女儿年幼时在切尔西二楼loft里看三宅一生时装秀的感触,“(整个场景)看起来那么普通,但就是有能力吸引各路崇拜者、支持者,包括媒体,让她(蔡国强大女儿文悠)感受到一生独特的气场。”这种难以描述的“普通又独特”从设计师的拥趸者身上亦能捕捉一二。

三宅一生为乔布斯定制了超过100件纯黑色高领衫,还有扎哈哈迪德、安藤忠雄、罗恩阿拉德,包括蔡国强,三宅一生的穿者与他们的作品无不释放着某种共通的、影响人类交互场景进程的气场。

从源头入手反复试验材料与服饰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是贯穿三宅一生设计生涯的核心命题,将前端科技与传统匠心实现有机结合,是设计师提供的承载其设计哲学的技术解决。在80年代名声大噪以前,三宅一生多年聚焦于对从塑料到金属线、日式传统刺子绣到民间剪裁等各类材料与工艺的反复试验、组合与创新,在他的众多试验成果中,将100%聚酯纤维进行热加固褶皱处理专利最终成就了其符号性的Pleats Please系列作品。

而二十世纪末结合电脑绘图技术的发展,三宅一生终得将其70年代开始就延续的“一块布”理念实现阶次升级。由电脑呈上设计,穿者根据指示将衣服剪裁,以“人机互动”为突破口,实现其设计思想与穿者之间的深度交互,双方在“一块布”的模型里实现了某种私密关系的链接。

而132 5计划则将这种交互再次升级,透过日式剪纸的美学支撑,从一块布的平面剪裁进化至3D维度的呈现。有些西方艺术家与学者称三宅一生此作为“自拍文化的前身”。就在人们赋予“一块布”无限延展的解读之时,上个世纪末隐退的三宅一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全新面料的持续钻研中,在品牌内部建立Reality Lab,继续探索未来服饰面料的全新可能。



03
时隔近三十年,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后,三宅一生再度投新世代消费者所好,其最具辨识度的Pleats Please随着90s复古回潮,成为后疫情时代带有居家审美、“新极简”风格的流行风向标,根据调研显示,三宅一生依旧是z世代最喜欢的品牌之一。

“只有你的作品被日常生活接受,设计的价值才被认可。”三宅一生是当今拥有支线副牌最多的品牌之一,衍生出PLEATS PLEASE、HOMME PLISSÉ、BAO BAO、HaaT、me、132 5. ISSEY MIYAKE等多条从属于本公司内外的副牌,同时还有香水、腕表、眼镜、家具、照明等5条跨领域授权合作支线,将其设计理念与独创性技艺进行品类与风格延展,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研习传统、学习新的科技与工程技术,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能走得更远,”三宅一生曾说,“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可以带来全新的变革,并将人们深度链接,文化便由此产生。我相信设计不仅具有给个体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也承担着推动时代进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设计可以启发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设计之自由与探索精神,薪火相传。









